二期产能预计在70K/月,但由于整个工程投资额巨大,仅凭市场能力的运作很难完成。”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,这对于国内彩色滤光片的需求仍然是杯水车薪,“目前国内对彩色滤光片的需求很大,但供给明显不足。多数的原材料只能通过海外进口。就算是每月90K的产能,依然有相当大的缺口。”
提到产业链的完善,该业内人士表示,目前生产面板的厂商拥有技术能力建立彩色滤光片的生产工厂,但很多却无力投资,“建一个彩色滤光片的成本太高,通常是建一条面板生产线投资的50%~60%,已经斥巨资建立生产线的工厂很难负担。”
面板商欲试水彩膜业
“有技术问题,也因为我们目前在面板生产方面刚刚起步,所以缺乏系统的行业化。”一位面板厂商的内部人士表示。
目前,京东方等面板生产商的主要彩色滤光片供应是从海外进口,不仅是彩色滤光片,生产面板的玻璃等也都需要依赖海外生产,“这其中有技术问题,也有国内需求规模不大的问题,所以投建大型的配套生产线,则可能面临消化不了的情况。尽管陆续有厂商进入材料和设备生产,但由于技术与量化的缺乏,依然是个年轻化的产业。”
此外,广电电子与富士胶卷也于2006年投资2.67亿美元设立一家大尺寸彩色滤光片生产工厂。据广电电子董秘胡之奎介绍,原计划在2007年第四季度投产的这家生产厂由于技术认证而搁浅数日,“技术质量的认定在上个月刚刚通过,现在质量方面没有问题。但由于屏的价格在去年下跌后,目前彩色滤光片的价格也在下降,成本需要重新测算。近两个月面板价格已经反弹了两成多,如果延续下去,工厂会顺利开工。”
上广电的月产规模在80K左右,能够为广电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全部消化。彩色滤光片是平板显示的关键零部件,占面板成本的15%~20%,参与上游零部件生产,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。
分析
彩膜产业需扶持
“彩膜公司需要扶持,”接受采访的某接近剑腾液晶的相关人士介绍,“尽管针对这个产业的投资相当有必要,也很有前途,但谁会来投资?”投资耗资多,并且在短期内不会有相应回报,成为彩色滤光片令人望而生畏的关键。
由于面板产品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大,所以进军中上游有利于控制成本,降低竞争风险。原材料成本是面板产品中弹性最大的部分,约占60%~70%。但目前我国的面板业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均处于起步阶段,在短期内更是无法撼动既有的市场格局。
目前全球前三大液晶材料生产厂商均为国外的企业,即德国的Merck、日本的Chisso和Rodic。
目前来看,国内普遍缺乏高端TFT用液晶材料生产技术。彩虹等进入了LCD用玻璃基板生产;剑腾、上广电等进入了中大尺寸LCD彩色滤光片,但还缺乏一定的市场份额。产业化之路,依然漫长。
“韩国、日本等是举全国之力支持液晶面板的发展,所以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。因为企业的发展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很难推动,需要政府伸出援手”,该人士向记者表示。